非洲棉的优缺点有哪些?
什么是非洲棉?在非洲南部发现的棉种有5种:暗色棉、库加棉、威地棉、槭叶棉、阿非利加棉。
非洲棉的产地
原为非洲南部,是非洲大陆栽培和传播较早的棉花品种,也称为非洲棉。非洲棉,又名草棉,是一年生,植株矮小,叶小,生育期短,产量低,品质差,抗性强,目前多用作种质资源。
非洲棉的种系:
有五种:(1)暗棉(2)库尔加棉(3)威地棉(4)枫叶棉(5)阿非利加棉。
前3个种系为一年生,后2个为多年生。西北地区种植的草棉属于库尔加棉种系。
非洲棉的特征
非洲棉叶小,长小于宽,裂片3~7条浅裂,呈短矛形。花苞呈三角状,基部结合,它不包有棉铃,向外卷曲或张开。苞外没有蜜腺。铃面较光滑,形状近圆形。种子很小,为毛子。
非洲棉与中国棉的区别有哪些?
非洲棉花,原产于非洲南部,是在非洲大陆种植并传播较早的棉花品种,又称非洲棉。栽培的非洲棉(又称草棉)为一年生,植株矮小,叶片小,生长周期短,产量低,质量差,抗性好。有五种:(1)暗棉(2)库尔加棉(3)威地棉(4)枫叶棉(5)阿非利加棉。前三种是一年生,后两种是多年生。西北地区种植的草棉属于库尔加棉种系。叶片小于宽,裂纹为3-7个浅,形状为短矛。花苞呈三角状,基部结合,它不包有棉铃,向外卷曲或张开。在苞叶外没有蜜腺。球形近圆形,比较平滑。种子很小,为毛子。亚洲棉又称粗绒棉,是我国早期使用的天然纺织纤维。
中国棉是一种古老的,亚洲棉是一种古老的洲种植而得名。早在古代,南亚次大陆就出现了植棉和棉织物,1929年在巴基斯坦发现了三块棉织物,据研究是公元前3000年的遗物。早在中国东南边疆区就有亚洲棉植种的记载。公元1世纪,广东雷州半岛织造广布;6世纪,云南大理、广西桂林均有栽培棉花的记载;13世纪初,棉花生产逐渐扩展到长江、黄河流域。中国至少已种植了亚洲棉,因此又称中棉。亚洲棉属通常是一年生草本,生长期短,成熟早,颜色发白。形态学上,纤维长度15~24mm,纤维细度2500~4000米/克,宽度23~26微米,强度4.5~7.0克力/根,断裂长度15~22千米,天然转曲率18~40/厘米,平均厚度31~38%。青茎鸡脚棉、海门小白花棉、江阴白籽棉、孝感光籽棉等是我国从亚洲棉中选择的改良品种。
中国棉的产量、纤维长度和细度都不如陆地棉,只适合纺28号以上(21英支以下)的中粗纱,部分纤维长度在16mm以下,因此逐渐被陆地棉所取代。亚洲棉纤维粗细、长度短,适于用作起绒纱、药棉、民用絮棉等。因为亚洲棉的种植物适应亚洲土壤气候,其生长周期短,抗逆性强,在棉花育种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。到目前为止,亚洲仍有少量种植,其产量约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4%。亚洲棉在印度种植较多,巴基斯坦和缅甸种植较少。中国从19世纪末开始种植陆地棉,亚洲棉被陆地棉取代,种植面积不到2%。种系(1)印度棉(2)苏丹棉(3)缅甸棉(4)中棉(5)垂铃棉(6)孟加拉棉大部分为三种以上。